网络知识 娱乐 许博士和他的“无界”团队

许博士和他的“无界”团队

手握100多项发明专利,主持完成20多项技术创新项目,曾荣获山东省“发明创业二等奖”“山东省优秀发明家”“卓越首席研究员”等荣誉称号,获得过山东省人民政府记“一等功”奖励……山钢研究院新兴产业技术研究所所长,北科大冶金工程专业硕士、材料加工专业博士许荣昌,是名副其实的科研领军人才。

提起他的累累硕果,许荣昌将功劳归功于“无界”团队。“‘无界’团队是产品产业链上的团队,它不仅是我们研发人员,还包括高校院所专家、上下游客户以及生产现场的人员,我们就像一个大家庭,向着共同的目标奋力奔跑,实现相融共生。”

顺利完成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专项《高端制造装备用高品质稀土特殊钢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》项目目标,带动了山钢特钢工艺技术与产品质量提升;相继完成9Ni钢、2000MPa级马氏体钢、TWIP孪晶诱发塑性钢、LG1380军工钢、大线能量焊接油罐钢等一批前沿储备技术研发;研发的脉冲外场赋能技术、洁净钢平台、碳化物均匀调控、夹杂物精细表征等技术被鉴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……

秉承“无界、共生”理念,许荣昌他们用团队之力耕耘出一片科技沃土。

瞄准前沿——攻克“稀土+钢”世界难题

在我国,稀土是优势资源,为稀土找到高端应用出口迫在眉睫。2018年,省级重点项目《高端制造装备用高品质稀土特殊钢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》被山钢承接,攻克“稀土+钢”的世界难题交到了许荣昌团队手上。

“这是困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‘卡脖子’难题,做好稀土钢的深度应用,推动稀土产业迈上价值链高端是我们研发人员的使命和职责。”许荣昌团队积极融入国家战略,立志填补国内空白。

首创是苦苦求索、拨云见日的过程。项目立项以来,山钢研究院携手中国科学院金属所、莱芜分公司技术中心、特钢事业部、营销总公司等单位,围绕洁净钢平台建设、稀土处理效果等展开一系列协同攻关。

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,许荣昌团队只能通过实验室研究和工程化试验不断尝试,在一次次的失败中艰难摸索。

28批次的稀土钢工业化试制、290炉次数据比对……团队成员不分昼夜、加班加点地寻找“最优解”。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历练,攻关团队最终摸清了稀土在特殊钢中的作用机理、稀土对夹杂物的细化机理等技术难点,成功掌握了稀土钢冶炼的关键工艺技术。

许荣昌说,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,目前,山钢已成功实现5炉以上连续浇铸的工业化生产目标,并将稀土处理技术推广应用到2条生产线以及轴承钢、齿轮钢、轧辊钢等4个产品,洁净钢平台、夹杂物控制、脉冲处理3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碳化物调控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,累计形成了15项专利、10多项技术秘密、2项团体标准。

更让许荣昌团队自豪的是,当前,稀土钢产品已有订单落地,科技成果正转化为效益。“我们还将在稀土钢冶炼及连铸生产关键工艺技术方面持续发力,坚定不移走高端国际化路线,把山钢稀土钢做成拳头产品,为山钢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,为我国稀土产业领先世界贡献科技力量。”许荣昌说。

勇闯市场——轴承钢产销量同比增三倍

在特殊钢产品中,轴承钢素有“钢中之王”称号,是研发生产和市场开拓难度最大的钢种,也是山钢特钢品牌塑造的关键。

为迅速扭转山钢轴承钢产品产销量逐年递减的局面,2018年,许荣昌带领新兴产业技术研究所团队联合特钢事业部、营销总公司、合作院校相关人员深入市场一线开拓轴承钢业务。

许荣昌调研发现,过去以“小作坊生产”为主的聊城轴承产业,经过近几年转型升级,已发展为国家级产业集群,轴承钢需求量占到了全国需求总量的1/3。“塑造特钢品牌,必须抓住这块市场‘大蛋糕’。”

然而,市场对他们并不友好。“‘小莱芜’产品,我们不敢使用。”经过多番沟通和交流,屡次吃“闭门羹”后,许荣昌他们终于迈进了聊城某知名轴承零部件加工企业的大门,但对方仅用10分钟便将他们打发了出来。

虽窘迫,但不气馁。许荣昌回来,与生产、销售单位反复沟通交流,确认客户口中的“小莱芜”并非山钢产品。拿上质量分析报告,带着山钢样品,一番周折,许荣昌再次敲开了客户门。采用PPT详细介绍山钢轴承钢质量优势,深入挖掘用户需求痛点,千方百计寻找双方合作契合点。许荣昌的专业与真诚打动了客户,双方交流持续了两个多小时,客户爽快答应进行小批量试用。

为巩固来之不易的市场,产品试用阶段,团队成员通宵跟踪用户生产,第一时间掌握用户生产数据,废寝忘食解决用户使用难题。首批订单成功交付,质量服务俱佳,口口相传,好口碑逐渐在聊城市场传开。

“客户走访不能蜻蜓点水,必须深入对接,找准客户需求和战略方向,跟上用户转型升级的步伐,否则势必被市场淘汰。”近年来,许荣昌带领团队成员遍寻客户需求,商谈合作事宜,足迹遍布山东聊城、东阿以及江苏、辽宁等地的高端轴承加工企业。

同时,许荣昌坚信,要提升市场竞争力,必须加强企业与高校院所、上下游客户之间的协作,构建目标一致、相互协同的联合创新体,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效。

6月10日,山钢股份与山东宇捷轴承公司、济南大学共同成立“冶金装备专用高端轴承国产化研发创新联盟”,共同研发高端轴承,实现国产化替代;去年10月,山钢股份与济南大学、聊城临清市共建“山东省轴承产业技术研究院”,积极构建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服务模式。

以客户为引领,与高校院所合作,同高端客户携手,强强联合的创新模式,推动了山钢轴承钢产品的转型升级,扩大了市场销量。2021年,山钢轴承钢产销量同比增长3倍,今年以来,月产达到近6000吨。

当前,致力于开拓更广阔的市场,许荣昌团队正瞄准机器人、新能源车用钢等,与客户就高端轴承用滚动体用钢进行合作研发。

立足现场——轴承钢氧含量逐年下降

近三年来,许荣昌团队坚持以质为命的质量理念,立足生产现场,联合一线生产、技术人员,相继攻克了轴承钢氧含量控制、齿轮钢带状组织控制等棘手技术难题,积极打造卓越质量品牌。

对于轴承钢来说,钢中的氧含量关系着轴承的寿命和产品品质,氧含量越低,纯净度越高,组织越均匀,轴承钢的疲劳寿命就越长。因此,实现更低氧含量、均质化生产成为许荣昌团队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。

“从原料到浇铸系统,影响轴承钢氧含量的因素纷繁复杂,技术突破点多、完成难度大,需逐个攻克。”许荣昌说,为生产更洁净的轴承钢,团队分工合作,联合开展全流程工艺优化,针对原材辅料、电炉、精炼炉、连铸等工序环节,梳理了冶炼渣系、保护浇注和组织调控等50多项细节。那段时间,许荣昌带领团队成员一头扎进现场,夜以继日工作是常态,设在现场的办公室几乎成了他们的家。

天道酬勤。2018年至2021年,轴承钢氧含量年平均值从11.3PPM降至6.0PPM,轴承钢纯净度、稳定性和疲劳性能水平实现大幅提升。经权威机构检测,目前,山钢轴承钢接触疲劳寿命L10超过107次,达到 2.7×107次,进入国内先进行列。

瞄准前沿、面向市场、立足现场,许荣昌团队以持之以恒的敬业精神,不仅攻克了一个个科研难题、突破了一项项关键技术,而且培养出一支战无不胜的研发队伍,新兴产业技术研究所被誉为科研“黄埔军校”。

“再接再厉、勇攀高峰,聚集高端客户与产业链资源,着眼客户整体解决方案,开发一体式轻量化装备用低密度钢、 超级易切削钢、高品质滚动体用轴承钢、稀土特殊钢等附加特殊性能的先进钢铁材,为提升特钢品牌形象做出实实在在的成果。”许荣昌他们的科研道路广阔而辽远。(刘 芳 李希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