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知识 娱乐 子午流注的组成

子午流注的组成

一、十二经与天干配合

天干不仅是年、月、日、时的代号,同时还与脏腑相配合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云:“肝主春,足厥阴、少阳主治,其日甲乙……心主夏,手少阴、太阳主治,其日丙丁……脾主长夏,足太阴、阳明主治,其日戊己……肺主秋,手太阴、阳明主治,其日庚辛……肾主冬,足少阴、太阳主治,其日壬癸。”《内经》里关于这类脏腑与干支配合的论述很多,子午流注针法的运用就是根据这一基本配合演化发展而来,这个环节很重要。因为“主经"和“开穴”对子午流注来说,是居首要地位,必须熟此,才能熟练运用子午流注。现将《针灸大成》载“十二经纳天干歌”录于下:

甲胆乙肝丙小肠,丁心戊胃己脾乡,

庚属大肠辛属肺,壬属膀胱癸肾藏,

三焦亦向壬中寄,包络同归入癸方。

这个十二经脉脏腑的十天干配属,只是“三焦寄壬,包络寄癸”的道理需要讲讲。三焦虽是“决渎之官”犹可言壬,而包络附心主,安云癸?三焦与包络均为相火,按五脏生克关系仍应以三焦寄壬、包络归癸为宜,这样符合临床实际。因中医是以脏腑、经络、气化为主,如心肾两脏,同称少阴,向来取其心肾相交、水火既济为用;我们说三焦寄壬,针时用三焦经原穴阳池配膀胱经原穴京骨,临证的意义在于周身灌体、和内调外、营左养右、导上宣下。明代刘纯、徐凤、杨继洲等针灸医家均持此观点。然张景岳却认为

“三焦阳府须归丙、包络从阴丁火旁”。若按此说,临证针阳池,同时针小肠经原穴腕骨,实践证明效果不理想;遵“包络寄癸”,针取大陵心包络之原穴,配肾经原穴太溪,是为心肾相交,水火既济,尤其用此配穴治疗虚烦不眠、头目眩晕者,效若桴鼓。若按“包络归丁”之说,针大陵穴配神门,理论上蛇足不说,且临床疗效欠佳。

二、十二经与地支配合

十二地支与脏腑,是以经脉的循行相配合的。元·滑伯仁《十四经发挥》云:“经脉者,行血气,通阴阳,以荣于身者也。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、阳明,阳明注足阳明、太阴,太阴注手少阴、太阳,太阳注足太阳、少阴,少阴注手厥阴、少阳,少阳注足少阳、厥阴,厥阴复还注于手太阴。其气常以平旦为纪,以漏水下百刻,昼夜流行,与天同度,终而复始。”杨继洲注:“以平旦为寅时。”《难经·一难》曰:“寸口者,脉之大会,手太阴之脉动也。”丁德用注:“昔黄帝问曰:诊法何如?岐伯对曰:常以平旦,阴气未动,阳气未散,饮食未进,经脉未盛,络脉调匀,气血未乱,乃可诊有过之脉。”

此乃寅时气血注于肺经的理论来源。地支与脏腑的配合,即据此说而定。现将《针灸大成》载“十二经纳地支歌”录于下:

肺寅大卯胃辰宫,脾巳心午小未中,

中胱酉肾心包戌,亥焦子胆丑肝通。

三、干支阴阳属性与时间对应

1.天干与地支各有阴阳的区别

十天干中,甲、丙、戊、庚、壬为阳干;乙、丁、己、辛、癸为阴干;

十二地支中,子、寅、辰、午、巾、戌为阳;丑、卯、巳、未、西、亥为阴;

一、三、五、七、九、十一为阳;二、四、六、八、十、十二为阴。

干支的阴阳属性,总的来说,天干属阳,地支属阴;然干支各分阴阳,单数为用,双数为阴;奇为阳,偶为阴。干支配合是阳配阳、阴配阴而成的。


2.十二时辰与二十四小时对应关系

古代十二时辰,等于现在的二十四小时,子为夜半,午为日中,兹为便

于计算,列表如下(见表17):

子午流注的组成


四、五输穴与五行的关系

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在人体肘、膝关节以下的井、荥、输(原)、五输穴不仅是经气出人、阴阳会合之处,而且是调整机体、治疗疾病的要求,它是子午流注针法配穴的重要内容。经、合六十六穴。阳经有原,每经六穴,六阳经共36穴;阴经无原(以输代原),每经五穴,六阴经共30穴。古人以水流来形容人体气血的动态,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篇载:“经脉十二,络脉十五,凡二十七气,以上下。所出为井,所溜为荥,所注为输,所行为经,所人为合,二十七气所行,皆在五输也。”

《难经·六十八难》云:“井主心下满,荥主身热,输主体重节痛,经主喘咳寒热,合主逆气而泄。此五脏六腑井荥输经合所主病也。”井荥输(原)经合穴在运用上又与五行相配,均按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相生顺序排列,阴经始于木,阳经始于金。由于五行相生,产生了生我(母)、我生(子)的母子关系,亦即母子穴,从而确立了“虚则补其母,实则泻其子”的治疗原则。六腑为阳,三焦原气行于诸阳经,故设一原穴;阴经无原以输代原。阳经五输穴和阴经五输穴配属五行的关系不同,于是产生阳井金,阴井木……的配属,表明阴阳之间具有刚柔相济的意义。

考《难经·六十四难》曰:“阴井木,阳井金;阴荥火,阳荥水;阴输土,阳输木;阴经金,阳经火;现将阳经、阴经五输穴合水,阳合土。”

关于阳井金,阴井木所以然之庚者乙之刚也;故言阳井金也。庚而言者,盖诸

于庚金;故自乙分阴分阳,迭用、表19):理,其云:“是刚柔之事也。阴井乙,乙者庚之柔也;乙元·滑伯仁释义:“刚柔者脏腑穴,皆始于井。。而阴脉

庚而言刚柔相配,而其余五柔刚。此之谓也。(详见本书阴井乙木,阳井庚金。阳井庚,为木,故言阴井木也;庚为金,即乙庚之相配也。十干所以自乙

之井,始于乙木;阳脉之井,始行之配,皆仿此也。”1。”《易》曰:书第六章)分属五行表分别列于下见表18

子午流注的组成


五、年月日时干支推算法

子午流注针法是一种按时取穴法,因此操作此法必须要依据日的干支作为针刺的必要条件,于是必然涉及推算问题。具体介绍如下。

(一)年干支推算法

年干支的推算比较容易,因为它是固定的。例如甲子年(1984),按日历下一年就是乙丑年(1985),六十年一个周期,按照干支向下推就是了。

若求每年元旦日干支的方法也很简单,只要掌握住平年与闰年,平年求下一年元旦日干支时,在元旦干支的基数上加5,便可求出下一年的干支;闰年求下一年元旦日干支时,要在元旦干支的基数上加6,就是下一年元旦的干支。如求1985年元旦干支,须在1984年(闰年)元旦干支的基数上加6,其元旦干支是“甲午”,甲基数是1,再加6等于7,7是“庚”的代数,年干支的基数是7,加上6等于13,再减去12,余数为1,1乃“子”的代数,可知1985年元旦干支是“庚子”。

(二)月干支推算法

卯、三月辰、四月巳、五月午、六月未、七月申、八月酉、九月戌、十月亥,年年如此。所以推算每个月的干支,当从“年上起月",从正月建寅始。

比如甲年或己年的正月都起于丙寅,顺次推为二月丁卯、三月戊辰、四月己巳、五月庚午、六月辛未、七月壬申、八月癸西等;乙年或庚年的正月都起月支是固定的,每年按农历十一月都是子月、十二月丑、正月寅、二月于戊寅,顺次推为二月己卯,三月庚辰等。可见,月干是由年干决定的。牢记以下歌诀(“五虎建元”)可迅速算出:

甲己之年起丙寅,乙庚之岁戊寅行,

丙辛便从庚寅始,丁壬壬寅亦顺寻,

戊癸甲寅正月起,五门得合是原因。

(三)日干支推算法

历不同,它除了每四年有一次闻二月外,每年的大小月都是固定不变的。大推算日干支用阳历,因农历大小月和闻月不固定,推算日干较复杂。用甲己之年起丙寅,乙庚之岁戊寅行,丙辛便从庚寅始,丁壬壬寅亦顺寻,戊癸甲寅正月起,五门得合是原因。

月31天,小月30天,唯二月28天(闰年多一天)。故用阳历推算日干较方便。歌诀如下:

甲己还生甲,乙庚丙作初;

丙辛生戊子,丁壬庚子头;

戊癸生壬子,周而复始求。

如:求1985年1月5日的干支是什么?首先将年干支的基数加上日数,

1985年元旦天干的基数是7,通过加减的方式得的总数为11,11为天干“甲”

的代数,便知1月5日天干为甲。1985年元旦地支代数是1,再加5日、1

月地支减1,得出总数是5,地支辰的代数是5,便知1月5日地支是辰。所

以,1985年1月5日的干支是甲辰。

(四)时干支推算法

每日十二个时辰的地支是不变的,五日六十个时辰后重返甲子。时干的

变化由日干决定,即日上起时(以子时为基础)。临床上只有明确每日临时

的干支,才可知道即时开穴,当记住以下歌诀(“五子建元"):

歌诀中每句前两个天干代表当日的日干,第三个天干是指该日子时的时

干。即:逢甲日己日子时的时干都是“甲子";逢乙日庚日子时的时于都是

“丙子”;丙日辛日的子时都是“戊子";丁日壬日的子时都是“庚子”;戊日

癸日的子时都是“壬子"。余下各时均按顺序配合。所以,十个日干的第一

个时辰知道了,然后按照顺序推算,即可得出。

推算日干用阳历,元旦日干作为基,一四五月各减一,三月减二支加十,二六七月不加减,八月加一九加二,冬腊两月各加三,十月加二要牢记,闰年三月后加一,得数去整取零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