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知识 娱乐 王安石眼里的光州——楚人黄歇地 晋代葛洪家

王安石眼里的光州——楚人黄歇地 晋代葛洪家

文:杨峰




在《神宗皇帝和几位名传千古大臣的光州缘》一文中,介绍了中国封建社会经济、文化巅峰的北宋神宗朝,神宗皇帝与几位名传千古的大臣,欧阳修、曾巩、司马光、王安石、苏轼、黄庭坚,以及神宗皇帝的皇后向氏之父,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或经历,那就是和光州的渊源。

王安石与光州渊源颇深。他南巡时,游历光州城西北的浮光山,并题书“太阳碑”以纪念;还有北宋著名诗人,官至三品龙图阁待制,王安石之弟王安国的女婿叶涛(1050—1110年),他大力支持王安石变法、潜心辅佐神宗治国理政、不仅深得臣民赞颂,亦深受王安石器重,在被蔡京构陷罢中书舍人后出知光州。《宋史·卷三百五十五·列傳第一百一十四》记载:“蔡京劾为党,罢知光州。”《宋会要辑稿·职官六七》亦记载:“(绍圣四年,即1097年,闰二月)十七日,叶涛可罢中书舍人,依前官知光州,以不草安涛降授资政殿学士诰词也。”王安石曾为其赋长诗《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》;还有王安石曾言“尝从臣学”有师生之谊的福州福清(今福建)人郑侠,治平四年(1067年)进士及第,授职为将作郎、秘书省校书郎。熙宁二年(1069年),得王安石推荐,任光州司法参军。《宋史·列传第八十·郑侠传》曰:“光有疑狱,侠谳议傅奏,安石悉如其请。侠感为知己,思欲尽忠。”

王安石(1021年12月18日-1086年5月21日),字介甫,号半山,汉族,临川(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)人,北宋著名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。庆历二年(1042年),王安石进士及第。历任扬州签判、鄞县知县、舒州通判等职,政绩显著。熙宁二年(1069年),任参知政事,次年拜相,主持变法。因守旧派反对,熙宁七年(1074年)罢相。一年后,宋神宗再次起用,旋又罢相,退居江宁。元祐元年(1086年),保守派得势,新法皆废,郁然病逝于钟山(今江苏南京),谥号“文”,故世称王文公。

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,著书立说,被誉为“通儒”,创“荆公新学”,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。哲学上,用“五行说”阐述宇宙生成,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;其哲学命题“新故相除”,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。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。其散文论点鲜明、逻辑严密,有很强的说服力,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;短文简洁峻切、短小精悍,名列“唐宋八大家”。其诗“学杜得其瘦硬”,擅长于说理与修辞,晚年诗风含蓄深沉、深婉不迫,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,世称 “王荆公体”。有《王临川集》《临川集拾遗》等存世。

王安石力主改革,与保守派苏轼可谓互为政敌。但在对待光州城西北的这座文化之山的态度上,却有着共同的认知。《河南通志》记载,因受“乌台诗案”的牵连,苏轼被贬黄州,路经息县渡淮南下时曾游此山,见其优美秀丽,独立挺拔,与周边环境迥异,挥毫写下了“东南第一峰”传于后世。而王安石除了前述“太阳碑”题书,在一首《处士葛君挽辞》诗中,以“楚人黄歇地,晋代葛洪家”的并列,赞誉了光州。


处士葛君挽辞

王安石(宋代)

楚人黄歇地,晋代葛洪家。

特擅山川秀,相承黻冕华。

猗君有清尚,於世不雄夸。

令子能传业,流光未可涯。


“楚人黄歇地”比较容易理解,光州府治就是春申君黄歇的旧宅,黄歇又官拜楚相,这里当然算是楚地了。


王安石眼里的光州——楚人黄歇地 晋代葛洪家

顺治《光州志·乡贤》黄歇


“晋代葛洪家”就和王安石题书“太阳碑”的这座浮光山有关了。浮光山又名弋山、濮公山。古志记载,我们光州之名源于浮光山的“光”字,我们弋阳城的名字正是因为位于弋山的南麓,故而得名“弋阳”。浮光山为什么又叫濮公山(仆公山、僕公山)呢?这里有个说法,唐朝时,有一名叫僕僕的道人隐居此山,采药炼丹,悬壶济世,其德行为万民所景仰,后人为纪念他,遂将此山改名为僕公山。后因该山三面环水,“僕”又被习惯地写为“濮”。实际上从语言学角度理解:“濮公山”就是“浮光山”,符合“古无轻唇音”的中古时期语言学现象。简单的说,就是“濮”“浮”在唐代同音,后来才变为两个读音。在今天的闽南及台湾,“濮公山”与“浮光山”的读音还是相同的。就此,台湾及福建多位文史学者都做了证实。

而晋代葛洪(283-363年),字稚川,自号抱朴子,丹阳郡句容人,东晋道教理论家、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,世称小仙翁。所著《抱朴子》继承和发展了东汉以来的炼丹法术,对之后道教炼丹术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,为研究中国炼丹史以及古代化学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。

光州因为有濮公山、濮公山又有僕僕道人,王安石因为是为“葛君”而作诗文,故以“晋代葛洪家”而代称光州了。

熟悉一首诗,了解一句赞美光州的雅文——“楚人黄歇地,晋代葛洪家。”